【B04】基础知识:K线图的由来、K线图的组成、K线背后的折线原理

历史由来

一、基本概念

  • K线图(蜡烛图)起源于18世纪的日本大阪堂岛米市,由米商本间宗久为了记录和分析大米价格波动而发明,用带有实体和影线的柱状图来表示每日的开盘价Open  )收盘价Close)、最高价High)、最低价Low)组成,实体颜色区分价格的涨跌,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,由史蒂夫·尼森的著作《日本蜡烛图技术》引入西方金融市场,并迅速的普及,成为全球广泛应用的技术分析工具。

  • 蜡烛图只是对市场价格走势的一种具象化的体现方式之一,除了蜡烛图以外还有:折线图、美国线、阶梯线、面积图、点数图等等,只是因为蜡烛图的使用范围较广,普遍用于技术分析,所以我们选择使用蜡烛图。

二、构成要素

  • 在上面我们提到过,一根K线包含了:开盘价=Open、收盘价=Close、最高价=High 、最低价=Low,这是构成一根蜡烛图的必要条件。

  • 由于市场不同,K线颜色可能也会不同,国内的A股和期货市场普遍使用“红涨绿跌”,国外市场普遍使用“红跌绿涨”,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颜色不一样了。


形成原理

  • 我们以某商品价格为例,开盘价为0.5元,随后价格下跌为0.3元,随后价格上涨到1.5元,最后以1.2元收盘,此时就形成了一根K线图和这根K线的图的折线,由于收盘价比开盘价价格更高,所以这是一根上涨K线(阳线)。


  • 我们继续以商品价格为例,以1元为开盘价,然后价格上涨为1.2元,随后价格下跌到0.3元,最后价格以0.6元收盘,此时就形成了一根K线图和这根K线的图的折线,由于收盘价比开盘价价格更低,所以这是一根下跌K线(阴线)。

  • PS:请谨记,每一根K线的跳动,并不是只有在K线在运动,而是市场的情绪、多空博弈以及种种潜在因素交织而成的具象化呈现,需要洞悉其背后的成因,方能更深刻地理解价格的行为。


十字星

  • 在一根蜡烛图内,开盘价与收盘价几乎相等或完全相等,是多空双方势均力敌的表现,同时十字星蜡烛图在更小的交易周期,是一个交易区间,所以也有人称为交易区间K线,或交易区间蜡烛图。

  • 十字星K线(或区间K线)在更小的时间周期里,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交易区间,假设你在日线图上看到一根十字星(交易区间K线)如果你切换到小时图观察这根日线K线的形成过程,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交易区间。


拆解阳实体线


拆解阴实体线


拆解无实体线


消息盒子

# 暂无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